科技創新結碩果
農發集團上農種植業“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成果出爐
?
產業強農,科技興農。農發集團堅持“人才、品牌、科技、渠道”為核心要素的商業模式轉型,以調查研究為前提,以實用推廣為根本,深挖農業生產、降本增效、管理提升等方面的技術革新,讓創新鏈的好技術轉變為產業鏈的新應用。
在農發集團黨委領導下,上農種植業順應減人化、無人化發展方向,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入融合,開展高質高效施肥模式探索研究。在持續3年的自主革新和更新迭代下,提煉形成水肥一體化技術體系,讓科技創新在基層改革發展的一線結出累累碩果。
自主研制
水、肥是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兩大因素,在傳統輪式機拋肥模式下,施肥不勻、肥效低下、肥料浪費等問題較為突出,為有效破解這一發展難題,提升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均勻度,上農種植業引入無人機施肥技術,通過試驗總結,其施肥均勻、肥量精確、不碾壓作物等優勢逐步顯現,同時其施肥成本過高、不利于節本增效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為補足這一缺陷,達到節水節肥、省工省本、高質高效的目的,2021年,上農種植業自主研制水肥一體機,在現有灌溉系統的基礎上,將肥料溶于水中,以水為載體,對水稻同時進行灌溉和施肥工作,滿足水稻生長養分需求,實現水肥的高效利用。
迭代升級
為配套“緩釋肥作底肥、尿素作追肥”的施肥方案,上農種植業加大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力度,在總結試驗成果的基礎上,2022年,對水肥一體機進行智能化迭代升級,以太陽能電池板和蓄電池為能源,以電機為驅動,實現施肥作業更加精準高效,應用面積由2000畝次推廣至2.7萬畝次。在大面積推廣應用后,水肥一體機得到生產隊一致好評,在2023年增加研制水肥一體機至38臺,服務面積擴大至3.2萬畝次。2024年,水肥一體化已成為水稻追肥的主要技術手段。
成效顯著
為驗證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效果,上農種植業強化科技攻關,開展“水肥一體化肥料利用率提升”課題研究。研究表明,與無人機施肥相比,水肥一體化技術可減少稻田排水氮素流失,提高水稻葉綠素含量,增加水稻植株氮素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可增加水稻分蘗,提高水稻成穗數,促進水稻植株生長,株高較高,有利于提升水稻產量。同時,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可有效節約機械作業費,以每年推廣3萬畝次為例,與無人機施肥模式相比,可節約機械作業費近20萬元。
應用要求
水肥一體化技術對土地平整度要求較高,同一丘塊高低落差需控制在5cm以內,有利于水層管理。配套基礎灌溉設施需良好,田間不漏水,保水效果好。配套稻田進排水迅速順暢,進水時長控制在10小時以內。肥料速溶性要強,同時管理人員能掌握好進水時間,并能控制下肥速度與進水速度相匹配,提高施肥均勻度。
水肥一體化“優秀技術革新”成果的推廣應用,著力激發了職工工匠精神,拓展了職工技術和創新思維,對促進集團技術升級、管理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在農發集團黨委領導下,上農種植業將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入融合,以改革通堵點,以科技強支撐,大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實現農發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朱琳 許更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