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本頁 |
傳承不“虛”
|
|
|
仲軍(作者單位:良友集團海豐農業)
雷鋒曾是我們從小學習的先進典型,“學習雷鋒好榜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螺絲釘”等系列故事大家也都非常熟悉。1953年的今天,毛主席揮筆題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這七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而雷鋒精神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錯,雷鋒身上的那種“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是我們民族精神最好的寫照。而今又到學習雷鋒日,我首先想到的是雷鋒同志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財富:“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態度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
作為我們海豐農業的一分子,作為一名團員青年,我所理解的“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態度”與“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有先后順序的,一名職員首先得干好本職工作,其次才能談到奉獻他人,否則這一切都只會成為空談!
作為一名農業生產工作者,要干好本職工作,必須做到學習、學習,再學習。學習雷鋒同志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態度,只有首先端正了態度,才能把工作當做一份事業來做,才會不覺得苦、不覺得累,反而會很有成就感、樂在其中。作為農業生產者,只有不斷學習先進的作物栽培技術,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儲備,我們才能在生產實踐中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從根本上理解作物高產優質群體特征,為最終的高產號準脈,也才能實現“藏糧于技”。
當然除端正態度、學習理論知識、學習吸收前輩們的實踐經驗之外,我們還需要學習咱們身邊這群活雷鋒——海豐前輩們身上不怕吃苦的精神,記得剛來咱們公司的時候,我們單位的同齡人就跟我多次提及“一雙套鞋”的故事,隊長也跟我反復描述他們在沒有水泥路、沒有摩托車的條件下艱苦奮斗的畫面……是的,這些先進、趣事都是前輩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做出的榜樣,是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典型。我們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復制、傳承、乃至超越這些先進、典型。
水滴石穿不是一天就形成的,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需要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能永遠不會得到最佳效果。曾有一位前輩跟我說,你每天白天把工作上的事做好,晚上固定地用3個小時去做一件豐富自己的事,一年下來就比之前多利用了45天左右的時間,而這45天還是凈產,不眠不休的45天,如果每天休息12小時,那就是90天。每年多做90天的事情,相信我們每年都會更有收獲、更有進步。
而更有收獲、更有進步的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好雷鋒精神,傳承好咱海豐人的海豐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