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鄔橋糧油倉庫開展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
鄔橋糧油倉庫經過近幾年的改革發展,目前已達到儲糧近50萬噸、儲油5萬噸的規模,擁有4座1500噸級的緩沖倉,外港碼頭可同時??浚端遥担埃埃皣嵓壱韵麓?,內港碼頭可同時??浚端遥常埃皣嵓壌?,日吞吐量近10000余噸。
近年來,倉庫貫徹落實集團、公司要求,將科技創新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提倡“我在崗、我建議、我創新”的創新理念,堅持數年開展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引導干部、員工以提升工作質量為出發點,以解決倉庫發展瓶頸為落腳點,努力尋找和突破影響倉庫發展的“短板”。經過幾年的創新實踐,倉庫的經營業務運轉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設備設施的完好率、利用率也不斷提高,倉庫的科技創新之路正越走越寬。
成立技術攻關小組
為加強領導,倉庫黨政領導親自抓科技創新工作,并得到了各部門的積極響應。針對設備陳舊、設備使用頻率高的現狀,倉庫還成立了由分管領導任組長,部門負責人、部分黨員骨干、技師為主的技術攻關小組。每次“攻關”時,大家各司其職、齊心協力,按照高產量、控制費用、合理耗材等科技創新要求,查閱資料、咨詢部門、分析現狀、進行調研、形成方案、掌握程序,解決了影響生產作業的一個個難關。
2013年12月8日,一艘滿載4000余噸黑龍江稻谷的“吉運海號”海輪緩緩靠上倉庫新改建的碼頭,吹響了當年秋糧入庫戰役的集結號。然而這批“鐵水聯運”的新稻谷雜質全部超標,要經過機械趟篩后方能入庫存儲,導致運作過程中出現了占用設備多、班產量上不去、門機平均每天只能完成500噸左右進倉量等一系列問題。由于速度慢、難度大,大小糧船積壓碼頭,待卸海輪最多時達8艘之多,操作人員異常辛苦,客戶也大為不滿。針對這一關系到企業未來業務拓展的瓶頸問題,倉庫黨政領導帶領技術攻關小組人員深入一線調研,經過對存料箱放糧、趟篩的速度對比測試,提出了制作“褲衩式”分料斗等設想,即:在進倉過程中,將門吊起駁到存料箱內的糧食上,通過它的“兩條腿”,將糧食直接送到趟篩機里,同時將原有趟篩設備增加至兩套。簡易機械“褲衩式”分料斗的研制成功和應用,確保了“進料”與“輸送”的連續不斷,使每天的進倉作業量由原來的500噸增至1000噸左右,有效緩解了海輪壓港的情況,實現了勞動生產率、客戶滿意率“雙提高”的目標。
除了有針對性地搞科技創新,技術攻關小組把功夫花在平時,加強設備設施的日常檢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小改小革。倉庫現有三臺8噸碼頭輪胎吊,由于日常使用頻繁,年久失修,轉向、起升、變幅等部位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磨損及故障。技術攻關小組抓住廠家來庫大修的機會,邊學、邊做、邊改,另行自主維修一部吊車,既鍛煉了隊伍,又提高了技能,為企業節約了約6萬元修理費。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冷膠技術”延長了輸送帶的使用壽命;“叉車牽引器”的誕生使機械設備在移動中的損壞率降低了96%,而其投入的成本僅為500元等等……
發揮骨干引領作用
倉庫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創新為第一思維,把“五小活動”,即小改進、小發明、小設計、小建議、小革新,作為合理化建議的階梯,并形成了“五個有利于”的合理化建議評判標準,即:有利于企業降本增效,開源節流;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提高糧油儲藏技術,創新糧油儲藏方法;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安全發展;有利于資源優勢最大化,向市場要效益。良好的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機制和氛圍,激勵著員工們敢想敢為,不僅滿足了倉庫自身業務發展的需求,而且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效益。這其中,領導重視是前提,骨干力量是關鍵,全員參與是核心。
倉庫黨政領導平時深入現場,堅持“到一線調研、到一線探索、到一線建議、到一線解決”的工作方法,是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更是參與者、帶頭者。去年以來,倉庫新增了集裝箱散糧卸車帶儲存中轉業務,但在接卸過程中,常用的“人工掏糧法”速度慢、強度大、客戶抱怨多。倉庫黨政領導了解情況后,現場召集相關人員建言獻策,探索解決方法,最終研究決定采用“卷揚機掏糧法”。實踐證明,該方法不僅在作業效率上提高了50%,并且大大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得到了客戶和員工的一致好評。
倉庫將廣大黨員、技術人員、管理骨干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中流砥柱,加強業務培訓,著力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日前,為參與集團開展的2014年度“優秀科技項目”評選活動,倉庫黨政領導組織部門負責人、技術攻關小組、技師等人員召開專題會議,對近年來的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項目進行梳理,并圍繞“儲糧”、“儲油”、“設備”三大板塊,定人、定題,撰寫科技論文。期間倉庫黨政主要領導與撰寫人員面對面交流,一對一指導,最終形成了由業務部孫成同志撰寫的《淺談新粳稻谷的儲藏保管》、由營運部邵威同志撰寫的《改進后的雙螺旋出倉機在大顆粒散糧出倉中的應用》、由業務部陳超同志撰寫的《計量板改造在油脂收儲過程中的效應》共三篇科技論文。因在公司系統內論文數量最多、撰寫質量較好,倉庫受到了公司主管部門的肯定。
與此同時,廣大員工發揚擔當有為的精神,結合本職管理、操作崗位,說想法、提建議、獻良策。去年以來,倉庫共收到員工的合理化建議12條,經合理化建議領導小組討論,按照“五個有利于”的標準,結合儲糧結構逐步從包糧轉向散糧、全面實現“四散”技術的實際,采納了其中的2條。其中,移動式散糧出倉機的研發成功,大大提高了糧食的出倉效率,進銷量由原先的50噸/小時提升至100噸/小時,在散糧中轉業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打造“糧油中心庫”是企業努力的方向。今天,“鄔橋人”正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前行,努力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實現發展的目標。(錢善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