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作者單位:上海濱海古園)
在“大光明”的藍天下,飛翔著一只傲人的小小鳥。它的羽翼還未豐滿,它的翅膀剛剛有力,它的啼聲還在云霧中盤旋,但它卻很拼命很努力,撲扇著翅膀拼命飛向光明天空的更高更遠處,它的名字叫上海濱海古園。
我們在五四有限公司里從事著一份光明的職業,卻被很多人賦予了生活陰影;我們的理想是把工作做得陽光,卻必須承載著諸多眼淚和悲傷圈起的圍欄;我們站在“光明”這個鮮亮的光環下,卻因為殯葬的頭銜顯得有些黯然.。
我們當中有一位青年,層因為工作的選擇,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對,他們說:“哎!你年經輕輕的干點啥不好,跑去看墓地,你可真有出息。”“聽我的、干點別的,這個行業都是大叔大媽干的,你跑去湊什么熱鬧”。對于他們的不理解、不支持,他只是抿嘴一笑,沒有回答,心里卻暗想:“生、老、病、死是無法改變的自然宿命,大叔大媽也有老去的一天,如果沒有我,你們要身歸何處呢”。從那以后,家人、朋友和他的聯系都漸漸少了,他知道他們是在故意疏遠我,但這并不影響他加入這個團隊,并為之成為“奮青”的決心,他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理解自己,理解這個行業,甚至奢望可能有一天他們會“仰慕”這個特殊的崗位。
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們同事接到了這樣一位老人的電話,電話那頭言之鑿鑿地說:“你們把我墓碑上兒媳婦的名字刻反了,把她刻在我一起了,輩份全亂了套了,我要告你們去。”在一番應急安慰后,我們立刻前往墓區進行查看。8月份的海邊已經格外炎熱,在全是石制品碑面的墓間道中穿梭,整塊整塊的石材所反射出來的光照在臉上火辣辣的熱,汗水滴進眼眶又是一陣火辣辣的疼。在現場,我們反復確認,發現并沒有刻錯,經與檔案、電腦、實地等多方確認后,我們回電給了客戶,并通過郵件把實樣照片傳給了他,可他還是不信,最后為了確認而驅車幾十公里趕到了墓區現場。短短1個多小時,這位可愛的長者和我們隨行的同事已站到了墓碑前,在看到墓碑后,可愛的長者面對著長滿青苔,字跡早已退了色的墓碑說了如此可愛的話“肯定是你們搞錯了,你們看到名字刻錯,就乘我來的間隙把我的墓碑給換掉了,而且幫我做過做舊處理了。”
“1個小時?”“做舊處理?”……
好吧,我們錯了,錯是因為經過與其家人的溝通我們知道他患有老年癡呆,錯是因為我們需要做到“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都感動”,錯是因為我們不僅在關愛那些逝者,還需要像天使一樣更關愛那些活著的人。
“伯伯,我們錯了,我陪你去買束花,我們一起再去看看爸爸媽媽好嗎”
“這就對了,錯了就是錯了” ……
阿公送走了,我們再來講講這里的阿婆。她姓王,但是大家都稱呼她為“樂阿婆”,她為老伴買墓,卻感嘆于古園人優質的服務,將現居的房產饋贈于古園,并由此促成了我們的“愛心苑”主題墓區,這個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也讓很多孤寡老人最終免費安眠于古園。但是我們的故事遠沒有結束。去年四月,是阿婆與老伴阿公結婚五十周年的金婚紀念日,盡管親情難舍,卻陰陽兩隔。為此,又是我們這群“天使”為她策劃了一場精心的“金婚儀式”。
……
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
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感動
…….
光明乳業、石庫門、梅林、正廣和、一只鼎等等,比起這些光明旗下的大品牌,我們的這只小小鳥還顯得有點笨拙,甚至還因為諸多原因不能站立于光明品牌墻的墻面上,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我們是光明人,是有夢的光明人,是值得讓光明驕傲的“殯葬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