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作者單位:海豐社區)
田崇志,原海豐農場退休工人,由于在海豐這塊上海飛地奮斗了一輩子,見證了上海飛地的發展史,老人家被稱為“北上海的守望者”。我卻喜歡親切地稱呼他田老。每次看到田老,他都會給我講上一段故事,或是他工作時的兢兢業業、或是他生活中的坎坎坷坷,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我和田老開玩笑說“田老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從田老的故事中,我體會到了一位老共產黨人的敬業、奉獻與執著,也體會到了田老生活中的辛酸與無奈。田老的一生在老人家自己看來是平凡的,但是我卻覺得田老的一生是平凡而又偉大的。
對待親人,田老是尊崇備至、愛護有加的。為了爸爸的一句囑托,從1949年離開爸爸的那天起,每天一篇日記在田老生活中必不可少,風雨無阻、一天不落。滿滿一箱子的日記,記錄的是田老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承載的卻是兒子對爸爸的承諾與期盼。為了爸爸的一句囑托,田老放棄了跟隨老領導回上海發展的機會,撫養著妹妹長大成人、結婚生子。為人子、為人兄,田老盡到了該盡的義務和責任。田老用他那并不寬厚的肩膀撐起了屬于妹妹、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對待工作,田老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為了丈量海豐農場到底有多少耕地,田老不顧身邊人的勸阻,走遍了田間地頭,不管是酷暑當頭、還是刮風下雨,都阻擋不了田老的腳步。以前沒有小汽車,田老就騎著自行車下到田里,測量就是靠兩條腿走出來的。一塊田一塊田量過去,數據出來了,田老的腳卻磨出泡了、人也瘦了。吃了這么多的苦,還要承受著身邊人的誤解,田老卻說:值了。這一舉動也為后來規范農業生產管理做出了積極貢獻。
對待黨,田老是由衷熱愛,忠實擁護的。田老的父親是國民黨軍高級將領,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田老雖然工作表現出色,但是卻一直是黨外的布爾什維克。即便如此,田老仍舊沒有放棄。從第一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到真正入黨,整整三十年,是信念、是信仰一直支撐著田老。老人家經常說:“我是黨養大的。”相信也是這句話支撐著田老一直堅持不放棄,直到如愿加入黨的懷抱。田老這樣形容解放后和爸爸的一次會面,說是特殊的“國共談判”。也是在這次“國共談判”中,田老拒絕了爸爸要接他去臺灣生活的提議。田老是舍不得黨、舍不得奮斗了一輩子的海豐啊。
對待年輕人,田老是關愛的;對待社區工作,田老是支持的。田老如今已經八十高齡了,但是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對于身邊的人和事仍舊是一副熱心腸。他關心社區年輕人的發展,給大家講海豐的歷史、講他自己的故事,鼓勵年輕人多學、多做、多想;他關心社區的發展建設,他是大家的“輪值書記”,帶領大家學習全國和諧社區創建標準,帶領大家探討在和諧創建中作為居民該做什么、該怎么做,用實際行動帶領大家參與創建。
回憶過去,田老把一切看得都很淡,他那份淡然讓我看了心酸、讓我看了心疼,他的淡然里包含了太多的苦和累。面對生活,田老是樂觀的,每天和老伴到小菜地里種種菜,和小區里的老兄弟們聊聊天,生活是快樂的。田老,您是海豐農場發展的見證者,是海豐社區的“老寶貝”,也是我的“老偶像”,我們永遠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