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unl9i"><video id="unl9i"></video></nav><code id="unl9i"><nobr id="unl9i"></nobr></code>
        1. <object id="unl9i"></object>

                1. 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頁    聯系我們
                  關閉本頁
                  憶往昔歲月,揚米業之夢

                  張聰(作者單位:光明米業集團光明種業有限公司 )
                   
                    一粒種子撒向泥土,令四季充滿希望;一種精神沁入心田,讓生命燦爛奔放。光明米業自2011年4月組建以來,取得了諸多驕人的成績,這些成績與我們米業每位員工的無私奉獻是分不開的,更是因為我們站在了老農墾人這位巨人的肩上,才能看的更遠,走的更高。農業機械是科技的物化,機械化生產實現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農藝技術要求,已成為促進農業技術集成應用的主要載體,在米業發展的道路上更是我們一路走來的見證者。下面就讓我帶領大家跟隨農機的發展來見證咱們米業崛起的歷程。
                   
                    望歷史長河,品歲月如歌。自1949年建國以后,從制造補充舊式農具恢復生產,到1969年毛主席提出“農業根本出路在于農業機械化”,進而大力發展農機工業,至1980年我國初步形成健全的農機化體系,但是農業機械化僅僅達到了20%。也是在此期間,上海市委、市政府在黨中央“全黨動手,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號召下,歷時半年筑江堤22公里,開挖大河6條,圍田62125畝,于1959年12月建立起崇明縣新海農場,這是崇明島上最早的市屬國營農場,此后3萬多“圍墾人”和30多萬上海知青陸續來到崇明,為此地獻出他們的青春與滿腔熱血,為農場的建設融入新鮮血液以及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記得剛進公司參加新員工培訓時,耿翔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企業文化的課程,其中就有崇明圍墾時期的故事,現在想起還能在腦海中浮現出當年農墾人吃著雜糧飯,喝著咸混水,住著“環洞舍”,睡著蘆葦床,走著蘆樁路,穿著“泥制服”;頭頂青天,腳踩淤泥;就地取材,搭蘆棚,織蘆席;打水井,筑路橋,開荒種糧,用手中的鋤頭和肩上的扁擔創建家園的景象。他們的名字也許正被我們淡忘,但是正是這樣一批優秀的農場老一輩,用一挑一擔創造出如今的輝煌,支撐起我們米業的發展。他們的艱苦奉獻和創造激情,點亮了一個時代,點亮了米業的未來。從那時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農墾精神在崇明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他們也在農墾事業創業史上寫下了不朽的傳奇。
                   
                    那時的崇明島還沒有普及農業機械,收割靠的是人、耕地靠的是老黃牛,到了冬耕時期還需要黑龍江等地的大型拖拉機千里迢迢過來支援。但是老一輩沒有忘記發展才是硬道理,通過發明創造積極推進農機化發展,例如:1965年,今紅星農場研制的水田平土機在第二次全國國營農場水稻機械工作會議上得到推廣;1979年,從日本引進成套水田機械,新海農場建立上海市農業機械化實驗站;1988年,長江農場研制的“RGN-150”滅茬旋耕機通過鑒定。這些成果都為上海地區農機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任光陰荏苒,任薪盡火傳。時至20世紀90年代,當年的圍墾人和知青們也都漸漸老去,只是時常能從人們的口中聽到他們的故事。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下,經過不斷的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農業機械在崇明這片土地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機已然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在農機站內停放著各類農機具,每到農忙時,機器的轟鳴聲成為這里的主旋律。在站里和老師傅們的聊天中,也常常能聽到許多往日的趣事,那會基本上是機少人多,一臺拖拉機車配兩個駕駛員,每到農忙需要搶時節就人停機不停的拼命工作,雖然兩班倒,但不高的作業效率仍然使得駕駛員非常辛苦,尤其是夜間作業,往往一不注意就扎到排水渠里,人也稀里糊涂的睡著了,到了天明才發覺,雖然這樣但每個人都不會覺得辛苦,因為他們耕耘的這片土地是他們的家園。他們的工作充滿團結,他們的生活充滿激情,他們與農場一起蓬勃發展,農墾精神在這一代的農墾人中繼續傳遞,并且融入了更多屬于這個時代的特色。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2004年,對于農機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國通過頒布實施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以法來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十七屆三中全會更是明確提出了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要求和措施。到了2011年,農場迎來了一個重大的轉折更是一個天大的機遇,因為在這一年光明食品集團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通過整合旗下大部分米業資源,組建了光明米業有限公司,現在已經形成了稻麥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是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的糧食生產經營企業??萍嫉呐畈l展讓農機邁入了新的篇章,光明米業的成立更是讓農場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農場農機裝備,持續快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并向技術含量高、綜合性能強的大型化方向發展。各種農機高新技術的引進使得農機作業發生了質的飛越,農機創新也遇到了春天,多項自主研發的實用性專利申請成功。
                   
                    現在的米業人,是新一代的農墾人,我們能有今天的輝煌,是因為在一代又一代農墾人身上凝聚了吃苦耐勞,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農墾精神。我們不會忘記,五十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末被開發的蘆葦蕩。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農墾精神深深鼓舞著我,雖然我沒有趕上那圍墾開荒的激情歲月,但我卻趕上了為企業發展奉獻青春的年代;也許我不能長成參天大樹做棟梁之材,但我愿做一棵小草為這片土地獻上一絲新綠;也許我不能像海洋用寬闊的胸懷擁抱百川,但我愿做一條小溪為這片土地捧上一滴甘露。
                   
                    2012年8月份我走上了工作崗位,距離米業組建也僅僅過去一年多??梢哉f,我邁上了與米業同行的旅程,我們才剛剛啟程。我們朝氣蓬勃,在征程中我們拼搏進??;我們開拓創新,在征程上我們將自強不息。讓我們秉承幾代農墾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共同展望米業“新三年”的美好前景,讓我們共同依照“擴規模、強龍頭、創品牌、建體系、聚合力”的總體綱領,按照 “沖刺50億”的戰略目標,在集團品牌大討論的深刻背景下昂首前進!
                   
                    朋友們,五十多年的風雨坎坷,五十多年的歲月滄桑。 前輩開創的農墾事業在繼續,農墾精神要傳承。是米業的歷史、是這片富饒又神奇的土地,讓我們血脈相連、榮辱與共。米業的過去,是我們共同的記憶;米業的現在,是我們共同的舞臺;米業的未來,是我們共同的憧憬,讓我們戮力同心、并肩攜手,去追尋我們的米業夢、光明夢,共同托起米業美好的明天!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