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unl9i"><video id="unl9i"></video></nav><code id="unl9i"><nobr id="unl9i"></nobr></code>
        1. <object id="unl9i"></object>

                1. 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頁    聯系我們
                  關閉本頁
                  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海豐·上海知青紀念館
                  高玉晶(作者單位:海豐總公司)
                    昨天晚上,突然接到現任海豐·上海知青紀念館名譽顧問田老的來電,他在電話里邀請我和幾個上海來的老知青一起到紀念館去參觀?;腥婚g想起來數月前單位組織退休職工春游時,我曾和田老提起過想要到知青紀念館去,但苦于來海豐為時尚短,不知道具體位置,工作又忙,田老便應允說,等他得空一定帶我過去看看。沒想到我的一句話,他竟然記到現在,并且很熱心地通知我這個毛頭小丫頭。
                   
                    關于“知青”這個字眼,我并沒有太多的感觸,所有的記憶也僅僅停留在歷史課本上那一幅幅飽經滄桑的黑白照片中。隔著遙遠的時空,80后的我們只知道,很多年前有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年輕人在祖國部分貧瘠荒涼的土地上揮灑著自己年輕的汗水,書寫了一段紅色的歷史。
                   
                    早上7點多,吃過早飯,我便如約來到了田老的家中,客廳里,來自上海的4位知青叔叔已經整裝待發了。他們雖然已生華發但仍然精神矍鑠,得知我要和他們同行去紀念館,叔叔們顯得異常激動,似乎找到真正了解他們的晚輩了,這讓我深感慚愧。路上,在田老的詳細解說中,海豐的一草一物似乎還原到了40多年前的舊模樣,東壩頭的土堤壩、五西點的小愛林、慶豐大隊的舊房子,在叔叔們的眼中顯得如此多情,他們時不時推開車門走下去,近距離觸摸這片承載了他們青春年華的蘇北大地。
                   
                    車行將近半個小時,我們到達了大豐·上海知青紀念館,作為名譽顧問的田老自告奮勇地做起了我們的講解員。主場館的大部分圖片資料都是田老提供的,說起農場知青的歷史來,田老如數家珍:知青們怎樣歷經辛苦來到海豐,怎樣頂著烈日下田勞動,又怎樣接受紅色理論的熏陶和教育……一幅幅泛黃的照片記錄了知青們生活和工作的場景。在慶豐二隊的小型沙盤前,叔叔們激動地講起了自己當年的宿舍是怎樣布置的,8個人是如何擠在一間茅草屋里談天說地的。被熏黑的微型土灶臺前,勞動用的工具還掛在墻上,簡易的賣餐窗口、帶有編號的碗具又勾起了老知青們的苦澀回憶。在少年館展區,龐大的知青子女隊伍讓我知道了,原來過去的海豐還有自己的中學,真是不能相信現在整個農場不到20個學生的境況。充滿童趣的游戲場景、裝在老式自行車白色大箱里的冰棍,以及孩子們對生活的感言式旁白又還原了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在印有6萬多人姓名的知青名單墻前,叔叔們熱切又認真地搜索著自己的名字,他們并不期盼歷史給予他們多大的榮譽和贊揚,只希望得到一個記錄,證明他們曾在這里度過了一段艱辛但充實的歲月。
                   
                    回程途中,在叔叔們物是人非的感慨聲中,我突然想起陶館長說過的一句話“知青紀念館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是的,這片土地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能夠吸引知青們前來的就是曾經那些難忘的故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他們遠離故土,來到了偏遠荒涼的蘇北大地,在艱辛的勞作中退掉了稚嫩,由學生變成了真正的勞動者,磨礪出了堅強的意志,更結成了革命時代難能可貴的深厚友誼。在這里,所有的故事將被喚醒,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