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本頁 |
品味屯溪老街
|
|
|
皖南行之三
劉錦培(作者單位:五四有限公司)
游黃山,必經屯溪,到屯溪,必定要看屯溪老街。屯溪是黃山的南大門,老街是屯溪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屯溪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景色秀麗。是一座古樸幽雅近似山莊的古鎮。相傳三國時,吳國威武中郎將賀齊,為了征伐當地少數民族“山越”,曾屯兵溪上而得名。又因宋徽宗移都臨安(杭州)之后,外出的徽商回原籍后,均模仿宋城的建筑風格而大興土木,所以屯溪老街又被稱為“宋城”。屯溪老街是伴隨著徽商的發展而興起的。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有“小上海”之稱。
屯溪老街是我們此行的最后一站,清晨我們坐上大巴,約一個小時的路程來到屯溪,車泊老街對面的華山賓館,面對賓館門前長流不息的新安江水,不由得想起現代詩人郁達夫《屯溪夜泊》中的詩句:“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抱著一顆懷古的心,步入老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樸高大、飛檐翹角、華彩照人的石砌牌坊。牌坊橫額上書“老街”二字。街道狹窄而幽深,地鋪紅褐色麻石板,紋理清晰,潔凈如畫。街道兩旁朱閣重檐,店鋪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粉墻黛瓦,窗欞門楣磚雕木刻,精巧玲瓏?;y圖案鏤刻精美,匠心獨運。屋與屋之間全為高高的馬頭墻,小青瓦,覆蓋著雙坡屋頂。保留著明清時代的街市風情。是一派別具徽州風情的建筑群體。店面門楣上布滿徽派木雕,戲劇人物栩栩如生,新安山水淡淡隱現;樓上臨街木欄與裙板安置有各種花窗,十分典雅;兩邊店鋪寬敞明亮,茶號林立,酒幡飄拂,書畫墨莊,文房四寶,各類作坊坐落其間,多數店鋪保留了“前店后坊”或“前鋪后戶”的結構格局。店鋪招牌匾額,黑漆鎏金,古色古香,門楣上大都懸掛著八角玲瓏掛燈或大紅宮燈。充滿古風神韻。街道上行人熙來攘往,人頭攢動,操著不同口音的客商和外地游客,用新奇的眼光欣賞著老街的獨特風情。領略著十五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余韻。有人稱屯溪老街是一幅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和“東方的古羅馬”一點也不過分。
我們徜徉在繁華的老街,像進入一條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長廊。目不暇接地瀏覽著老街的徽州風情,古玩、藥材、裱畫、紙扎、茶莊、瓷器、醬園等六十多種傳統商品,與古老的徽派建筑相映生輝,仿佛一個古老都市的繁華縮影,那店鋪門口擺出的琳瑯滿目的物品,總是牽絆著游人的腳步。屯溪是歙硯、徽墨的故鄉,架子上擺滿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品,由于這里出產一種稀有的天然石材,石材質地較硬,易于發墨和韻墨,墨在上面研磨得又快又黑又細。尤其在南唐時期徽州的“歙硯”受到皇室寵遇,后主李煜更將“歙硯”視為“天下之冠”。由此,徽州歙硯的名聲扶搖直上,身價倍增。其名色之多,雕鏤之精細均為諸硯之冠。那些陳列在店堂口的碩大精致的硯臺,讓我們嘆為觀止。穿行其間,一種享受文化熏陶的愜意感受油然而生。店主們做的都是游客的生意,經營的除了文化用品,還有古色古香的字畫、瓷器、家具以及一些上了年代的物品和旅游紀念品,至于黃山當地的茶葉、徽酥等土特產,更是游客帶回家鄉的首選。
漫步街中,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來到那年那月,來到了那個商賈云集、通商古道四通八達的繁華市井,感受著明清時期中國街市的繁榮。在一家古色古香的茶莊前我們駐下了腳步。這里是茶的世界,不僅品種多,各種茶的工藝形態也非常奇特。女老板熱情地為我們介紹徽州的名茶:諸如祁門紅茶、屯溪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這些都是茶中極品,是世界名茶王國中的茶王。既是古代帝王欽點的貢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上乘佳品。到屯溪來,不帶點茶葉回去是最遺憾的。經這一游說,大家紛紛解囊,各自采購心儀的茶葉,待到出了茶莊,手中均已是提著大包小包的了。由于時間關系,大家意猶未盡的登上返程的大巴,相互炫耀購買的物品,突然間聽得導游在問:有在此消費超過二千元的請舉手。只見數十位朋友舉起了手,導游答謝說:謝謝各位為徽州作出的貢獻。在大家一片嬉笑聲中,我們依依惜別了老街。 中午的陽光映照在老街的層樓瓦屋之上,使老街顯得無比壯觀。我們雖然離開了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筑風格的步行商業街,但老街熙熙攘攘的客流告訴我們,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統的才是現代的。文化的沉淀與商業開發并不矛盾,有時候,文化的傳承更能夠促進商業的繁榮。浴著江面上吹來的習習晚風,感悟著屯溪老街的過去、現在,我們預祝它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