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本頁 |
追憶青春歲月
|
|
|
——謹以此獻給五四青年節
施裕(作者單位:農房集團)
今年五一節回到崇明探望父母,卻意外得到兩份珍貴禮物:一份是我在1983年時獲得上海市“三好”學生的證書;一份是1993年我在共青團北戴河培訓基地培訓時的結業證書。兩份證書,父母幫我珍藏得如此完整,讓我頗感驚喜??粗@兩份證書,立即打開我記憶的閘門,那些曾經的青春歲月,再一次浮現在我的眼前。
1984年,我初中畢業,考上了上海市農業學校。由于那時中專畢業可以包分配的,所以當時它的錄取分數線要比考高中高。我之所以選擇讀農業中專,一是家里窮,那時讀農業中專有每月20多元的補貼,可以減輕家里的負擔;二是看重中專畢業后可以包分配。上海市農業學校地處松江縣(當時叫松江縣),我記得是我父親和大哥幫我送到學校的。當時的交通很不發達,我們是花了半天的時間才到達學校。在農校,我讀的是果蔬專業,全班共有四十多名同學,都來自上海不同的縣(當時農校都招收郊縣的學生),其中有許多來自縣重點中學的學生。初到農校,由于我的學習基礎比較差,成績很不理想,第一學期名列班級倒數第二名。當時我真的很郁悶,不敢跟同學交流。但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學習提上去。別人玩的時候,我就苦讀書。當時有一個信念一直支撐我,那就是“勤能補拙”。到了第二學期,我的學習成績一下子名列全班第一,同時拿到甲等獎學金。甲等獎學金,不是好得的,它有三個硬條件:一是每門功課的成績要85分以上,二是思想品德成績要在良以上,三是體育成績必須達到優良。同學和老師都很驚訝,沒有想到我的成績會這么突飛猛進。這學期,我作為優秀學生向全校學生作經驗介紹。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直至畢業,我每學期都拿甲等獎學金。在農校四年,我在三次被評為校三好學生,一次評為上海市三好學生,通過競選還當上校學生會干部。我不是炫耀自己,而是用我在四年農校的經歷告訴大家一個道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想,這也正是直到現在一直激勵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所在。
我是1992年當上前哨農場的團委書記的。1993年當時農場管理局團委組織了一批新任團委書記赴團中央北戴河培訓基地學習。我也被組織推薦參加學習。我記得當時帶隊的是時任農場局團委常委周廣和。當時不像現在可以每年組織出去學習觀光。能出去學習,機會真的難得。大家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也很興奮。我們平時除認真學習外,還利用休息時間,租用自行車,騎遍了北戴河所有景點。我記得當時的團中央書記、現在是吉林省省長的巴音朝魯還來基地看望我們,我還有一張與他合影的照片。至今,我還珍藏著一張在培訓基地全體學員的合影。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追憶青春的歲月,不是想沉湎于往日的榮耀中,而是為了更好地前行。盡管對于我們來說,青春已不再,但我想,我們應該始終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始終保持當時的激情,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