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unl9i"><video id="unl9i"></video></nav><code id="unl9i"><nobr id="unl9i"></nobr></code>
        1. <object id="unl9i"></object>

                1. 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頁    聯系我們
                  關閉本頁
                  一生癡絕處 無夢到徽州

                  (皖南行之一)
                  劉錦培(作者單位:五四有限公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說的是詩人湯顯祖對徽州的無限向往,連夢里都想著盼著要去親眼見識一下徽州。
                   
                    為何詩人對徽州會有如此的“癡”和“絕”呢?原來,明清時期的徽商名滿天下,富可敵國,徽州自然也當是俗人羨慕的流金之地,用現代的話說,當時的徽州是中國經濟的中心地帶。拋開詩人當時作詩的政治背景不談,光只是“癡”和“絕”這兩個字眼,已經讓太多的現代人魂牽夢繞了,難怪徽州人用這句詩詞作為他們的廣告詞了。
                   
                    這次有幸參加了五四有限公司工會組織的黃山休養之行,徜徉在一汪清池,一樹繁花,一地青苔,一座古屋的徽州且行且思,更加深了我對徽文化的理解與敬佩。
                   
                    我們到達徽州的第一站是鮑家花園與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坐落在棠樾牌坊群邊,原是清乾隆、嘉慶年間著名徽商、鹽法道員鮑啟運的私家莊園,與當時蘇州拙政園、無錫蠡園并稱“江南三大私家名園”?,F在主要以園林盆景為主題,匯聚徽派及海內外盆景精華開發后對外開放,融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于一體。一進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以徽派建筑特色為內容的山水盆景——徽州人家。漸次邁入園中,盆景遍地,千姿百態,玲瓏剔透,景色美不勝收,看了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面對如此眾多的盆景藝術,我的心情卻不如先前那么舒暢了,盆景作為一種藝術讓人稱嘆,但是這些本該可以自由生長的樹木不能茁壯成長,卻在人為的支配下扭曲自己的成長歷程,為了生存,他們按照人的意志成長,雖不能讓根深深地扎進泥土深處,卻也在盆中回環曲直努力抱成團,為的是能夠讓枝繁葉茂。眼前的一棵棵蔥翠的盆景,不正是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嗎?這種內在的力量本身就早早地融在了徽州人的血脈之中。
                   
                    帶著對盆景藝術的贊嘆、對盆景樹的敬仰,我們來到鄰近的棠樾牌坊群,老遠就看到高高佇立的牌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先參觀了建在牌坊群旁的兩座祠堂。在徽州文化中,祠堂是一個家族的族徽,是一個家族尊嚴及精神紐帶,維系著散落各處族員的故土情結。
                   
                    一座為鮑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也稱女祠。清懿堂座南朝北,為頌揚鮑氏家族歷代烈女貞婦而建的紀念館,踏著厚重的石板,漫步走入祠堂,祠堂里空曠而寂靜。許多年前,這里的鮑家鼎盛至極,為了讓自己的丈夫在外安心經商,一位位如花似玉的女子以一生孤獨換來后代子孫的頂禮膜拜。曾幾何時,徽州婦女爭相以成為貞節烈婦為榮,于是就有丈夫死后自殺殉夫的,有尚未過門時未婚夫死后終身守寡的……四周墻壁上掛著介紹了諸如“千里扶柩”等一些貞潔烈女的事跡則足以證明,面對這一個個凄美的故事,我們不禁啞然,這些女子到底受了多大的人間磨難才能走進這座祠堂?祠堂內部有序地擺放了形態各異的牌坊模型,每一個模型下面都用一段文字的敘述著一個古老情感交織的動人的故事。自古以來,我國早有“女人不進祠堂”的習俗,因此,棠樾女祠在國內外是罕見的,據說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女祠堂。也正是這“唯一”的女祠堂讓我們透過歲月的塵埃依稀看到了徽州女人唏噓感慨的一生。其實,徽州女人這樣的人生還有很多的體現。“清懿堂”的“懿”拆開來就是“壹次心”,也就是說徽州女人一生對男人只能動一次心。男人在外經商做官創業,女人清心寡欲、守護家庭、養育子女是必須的。面對這樣的故事,我只能是一聲嘆息。
                   
                    黯然離開清懿堂,我們來到第二座祠堂——鮑氏敦本堂祠,即男祠,三進五開間,規模很大,祠內刻有清代嘉慶皇帝的三道圣諭碑彰顯著曾經煊赫的門第。男祠里有鮑家成功人士的掛像,也有威武的門神,處處彰顯著男子的陽剛。常言道“富不過三代”,但是鮑氏家族明朝為官,清朝經商,昌盛繁衍18代,長達400年之久,后人總結其成功之處就是這個家族人性化的家規。72條家規里沒有沉塘、游街等殘忍的辱沒尊嚴的生命處罰,大多數家規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以糧食做為懲戒手段,倘若犯了家規會根據情況斷糧若干時日,最嚴重就是將從家族驅逐出去,永遠不再供糧。
                   
                    匆匆看完祠堂,我們急不可待的轉向此行最為華麗的建筑群——棠樾牌坊群。牌坊徽州尚存牌坊有百余個,被譽為“牌坊之鄉”。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最杰出代表。但從字面來看就知道這是好幾座牌坊并立的建筑,但當我們走近牌坊時才知道什么叫群,如果不親身經歷這樣的路程,你是絕不會感受到其給人的震撼的。在封建社會,牌坊是封建道德的教科書,是封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是古代社會最高的榮譽象征,用來標榜功德,宣揚禮數,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勛顯赫”的官員和社會成員。在今天,牌坊依舊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財富,可以說,從古到今,牌坊一直是精神文明領域的物質,是那年那月無數人學習的目標和載體,也是統治階級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人的手段。
                   
                     漫步在一座座牌坊下,抬頭是高大的牌坊建筑,低頭是被歲月磨得發光的石板小徑。明清時期的7座牌坊靜靜地矗立在村莊田頭中間的古道上,它把對君主的忠誠,綿延千年的孝道,封建婦女的堅貞,重道守義的氣節,都鑄造在巍峨的牌坊之中。它為我們勾勒了封建社會倫理道德的概貌。牌坊群石料均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為主。牌坊樸素淡雅,堅實雄偉,時間跨度雖長達幾百年,但建筑風格混然一體,形同一氣呵成,在空曠的平野上,呈半弧形排列,富有沖擊力,壯觀而又孤絕,構成了徽州村落中獨一無二的壯麗景觀。在牌坊群中間有一座翼檐飛翹叫“驄步亭”的四角方亭,這座小亭子立在這群牌坊中并沒有顯現出不倫不類,卻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建筑空間顯得生動,建筑形象更加豐富,為牌坊群增色不少。穿行在這些牌坊下,和一座座牌坊對視,我的心情卻愈發沉重起來。在我內心總覺得每一座牌坊都是有生命的,它彰顯著榮耀又飽含著孤寂與無奈,在向人們訴說著它們背后凄美的往事。尤其是那兩座貞節牌坊的主人公歷經無數個酷暑寒冬,漫漫歲月中,僅以一盞油燈為伴,形單影只,惟有的希望就是孩子成人的榮耀,一生的含辛茹苦換來的就只是這冰冷的石頭。我不知道,這是時代對她們的殘酷,還是她們對愛情神圣的諾言?想到這里,心中的悲涼一時間竟無以言表。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日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