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unl9i"><video id="unl9i"></video></nav><code id="unl9i"><nobr id="unl9i"></nobr></code>
        1. <object id="unl9i"></object>

                1. 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頁    聯系我們
                  關閉本頁
                  清明踏青

                  劉錦培(作者單位:五四有限公司)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我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于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游春賞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仿佛只有行了這種儀式,才真正擁有了春天。“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白居易的《春游》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踏青雖在一年之春,但具體時日常有出入。其實,人們心中最認同的那個時節,也是被稱作“踏青節”的,是春暖花開的清明時分。在這個時節里,他們結隊出游,在憑吊先人的同時,感受春天氣息。在郊野中蕩秋千、放風箏、拔河、斗雞、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飛得不想回轉,快樂也漸漸從臉上溢滿內心。
                   
                    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俗,宋代踏青之風更是盛行。據宋朝史籍記載: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艷妝飾,金翠琛縭,接踵聯肩,翩翩游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紅男綠女,車水馬龍地涌向四郊。北宋張先《木蘭花》詞云: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后一句用一聯工整的對句描寫婦女采拾翠鳥羽毛,游人踏青,久而忘返的情景。古代詩詞中常以踏青和拾翠并提,如吳融《閑居有作》:踏青堤上煙多綠,拾翠江邊月更明。同時代的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不朽作品《清明上河圖》中,人群攘攘,春光融融,行商坐賈,販夫走卒,各色人等,皆形神皆備。城郭,市肆,舟車以及結構精巧的拱橋,無一不刻劃得精細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北宋首都汴梁城郊在清明節社會各階層踏青掃墓等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和熱鬧繁華的都市景象。
                   
                    清明又是祭祖掃墓,緬懷先人的重要日子。清明節定于祭祀節日始于唐代。清明被確定為祭掃祖塋的日子,杜甫《清明》詩寫道:著處繁華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眉,爭道朱蹄驕嚙膝。自宋元至明清,祭祀風氣興盛,清明不僅要燒紙錢,還要在門楣窗戶上插上柳條。由于柳樹最先送來春的消息以及具有旺盛的生殖力,使得柳成為人類文化生命力的象征。人們企盼將這種生命力轉移到自家門庭和家庭成員上,達到人丁興旺的目的,而清明舊稱“鬼節”,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稱之為“鬼怖術”,于是在郊游踏青時,不會忘記順便折一些柳條回來。清明也因此稱為“柳節”。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云:清明“家家插柳滿檐,青茜可愛,男女或戴之”。江南亦有“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等諺。而詩人騷客更是吟頌成篇,佳句華章比比皆是,最優雅的無疑是1600多年前,發生在浙江紹興的“曲水流觴”了,這一踏青活動中,不僅產生了37首酒中所賦之詩,更誕生了“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自打小起,春天的田野就對我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還記得上世紀60年代末的一個春日,弄堂里的哥哥姐姐們自行組織了一次踏青春游,我隨他們沿著大連路一路向北,走過四平路就看見一大片農田,綠油油的蔬菜、黃燦燦的油菜花,微風佛過,花香陣陣,當時的我們拋棄了都市的喧囂,洗滌著讀書的煩惱,一邊在花海中瘋跑,一邊想像自己猶如長上了翅膀,向仙境里飛升……多少年后,那情景,那畫面還定格在記憶里。
                   
                    踏青是一種忙里偷閑的放松,它最能喚起童心的回歸。當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偷得浮生半日閑”,卸卻一切俗務,攜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去郊野尋覓春天芳蹤。融入自然,看藍天白云,聞菜花香,聽燕子呢喃,沐浴春光里,徜徉在鄉間的小路上,隨手摘片柳葉,放在唇上,吹出一曲歡樂頌;高興了,不妨脫下鞋子,赤腳踏在泥土上,對天吼幾聲;累了,打個滾,就地躺下。如此放浪形骸,神游八極,讓機體吐故納新,不但賞心悅目,還能使人胸懷開闊。
                   
                    踏青去,人們一年四季都能出游,但不是每一個季節都能踏青。踏青路上,你定會覺得古人“芳草拾翠暮忘歸”的踏青詩寫得真好。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