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儉(作者單位:新海社區)
?
如果將一個人的一生所走過的橋連結起來,這是一條很長的路。橋,是岸與岸伸展的手臂,我不由得想起了艾青寫《橋》的詩句:當土地與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時候 ? 當道路與道路被水截斷了的時候 ? 智慧的人類佇立在水邊 ? 于是產生了橋。橋是人類親密的伙伴,人的生存離不開它,有了橋,人才有了行動的方便和自由;有了橋,人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橋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步伐。
?
我最早接觸的橋,是水橋,那大概還是五、六歲的光景。我們居住的房屋東邊有一條長長的人工開挖的河,當時還沒用上自來水,人們為了洗刷淘米在河邊搭起了由幾塊水泥板筑成的水橋。夏天,我與小伙伴們常常來到水橋邊,用一根長長的竹桿,一端系上一只弧形的鉛絲抄網,當魚群在白色的淘米水里覓食的時候,我們以極快的速度將抄網扣向水底,再用力撈起,這時網內準有不少被逮住的“麥甲郎魚”“澎皮魚”。不一會兒,已是滿滿的一大碗,夠家里啖上一頓。在水橋的碎石縫隙里,我們還捉田螺,摸小蟹,其樂無窮。最讓我們高興的要算跳水游泳了,我們赤裸著身子,一個個像下鍋的餃子,“撲通撲通”的往水里栽,大人們站在岸上干瞪著眼發急。不久,我們進入了上學年齡,在通往學校的途中有一條簡易木橋,我們每天早迎晨輝晚沫夕陽的從它身上走過,人多時,木橋會發出“伊伊呀呀”的聲響,似乎它不堪重負,在向我們提出抗議。后來木橋被拆除了,換之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橋,它像一彎明月,靜靜的臥在水面上。
?
進入二十一世紀,崇明島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各鄉鎮為凸現新農村面貌,在不同的河段上建起了無數座大大小小的水泥橋。其中最令我難忘的便是由我們農工商人參與的北橫運河農場段的工程建設。我作為一名攝像人,目睹了整個疏竣建橋過程。當躍進段的最后一座橋梁合攏時,參與建橋的工程人員發出了由衷的歡呼聲,有的激動的競然悄悄的落下了眼淚。是啊,在近二年的時間里,他們日日夜夜堅守崗位,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工程難題,付出了無數心血,終于在北橫運河上建起了六座寬敞美觀的新橋,為崇明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橋,象征著速度和效率。崇明島受水阻隔,幾百年來,人們飽嘗了出行不便的無奈,每當大風大雨,江岸邊,留下了多少沮喪的嘆息和徘徊不定的腳印。人們的心頭不止一次地描繪過長江上有橋的夢想?,F在這個夢想終于實現了,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長江隧橋不久就會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座自浦東五號溝,經長興島,止于崇明陳家鎮,接陳海公路,全長約25.5公里的長江第一大橋,是“十一五”期間上海在建規模最大的重點交通項目。它的建成,將根本上改變上海與崇明島及長江以北交通不便的狀況,為崇明島世紀大開發創造了重要前提和條件。
?
一天,我與同事慕名來到崇明最東端的陳家鎮長江邊,想一睹長江遂橋的迷人英姿,不料江面上迷霧重重,只能隱隱約約的看到它部分身段,雖然我們不免有些失望,但它恢宏的氣勢還是震撼了我們,想像中,它宛如一條騰云駕霧的巨龍,正呼嘯著越江而去。歸途中,我們在陳家鎮又看到了一處造橋工地,據說通往江蘇啟東市的另一條長江大橋已經啟動。一路上,我一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一邊思緒綿綿,心想:小橋加大橋,崇明島這一條臥在萬頃波濤中的巨蠶,真的要破繭飛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