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v id="unl9i"><video id="unl9i"></video></nav><code id="unl9i"><nobr id="unl9i"></nobr></code>
        1. <object id="unl9i"></object>

                1. 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頁    聯系我們
                  關閉本頁
                  親歷“三夏”

                  陳光榮(作者單位:川東農場)
                  ?
                    2010年的“三夏”是我在川東農場工作所經歷的第八個“三夏”,“三夏”年年不同,但個個讓人記憶猶新,有的甚至刻骨銘心。例如今年,大小麥收割期如此之遲、天氣如此反常是我們多年不曾遇到的,川農人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場與天斗、與地斗的“三夏”大戰。只有親歷過“三夏”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才知道什么叫有付出才有回報。
                  ?
                    2003年剛到農業大隊,作為一個懵懂無知的大學生初次接觸到大田生產,尚不知“三夏”為何意,又羞于請教他人,只有回到宿舍翻閱詞典了解了字面意思。之后和周邊百姓聊天中得知“三夏”就是過去農村所說的“雙搶”,即搶收夏糧,搶種秋糧,因為長江中下游每年六月十幾號“入梅”,季節不等人。03年的“三夏”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人工插秧,那時農場水稻季的機械化程度還很低,插秧完全依賴安徽人,由于沿海農場水稻栽插期集中,插秧勞動力供求矛盾突出,以致工人難以管理,插秧質量難以控制。03年還是個非常特殊的年份,5月份正趕上“非典”,我作為剛進大隊的大學生,具體負責大隊的“非典”防范工作,每天給所有在隊民工測體溫、做記錄,每天都要忙到下半夜,留下一段很是辛苦的回憶。
                  ?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2005年開始,為了解決水稻生產過度依賴民工勞動力的問題,農場開始全面推廣機械插秧,并大力引進現代農機裝備,514型和1075型收割機逐年被淘汰,更換為5.4米割臺的迪爾佳聯聯合收割機,收割速度加快了,損失率降低了。與110馬力以上機車配套的水田拋肥機、藥水機等農機具也相繼投入使用,夏日的農田里已基本看不到揮汗如雨的民工了。此外,農場近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了質的飛躍,全場的設施良田改造,交通干道、機耕道的修建,隊部的改造,兩條灌溉河的疏浚等一系列工程使農場的硬件設施躍居沿海農場前列,這也讓我們的“三夏”生產更主動。讓人感觸最深的還是三條烘干線的使用,夏日的天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而如今這已不足為懼,場地只是作為中間站,“三夏”大忙結束,曬場也隨之結束,這在往年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
                    “三夏”是艱辛的,是年年變化的,也是豐富多彩的,當“三夏”的汗水和智慧凝聚成那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時,我們是幸福的。農場的發展速度不由得使我感嘆,暢想一下未來的“三夏”,那一定會是充滿激情的、高度集約的、談笑間悄然走過的“三夏”。
                  ——
                  ?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