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本頁 |
黃梅煙雨 古園詩思
|
|
|
?
韓瑩瑩(作者單位:上海濱海古園)?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半夜,閑敲棋子落燈花?!保ㄋ?趙師秀?《約客》)黃梅煙雨里的古園是很讓人回味的。
?
眨眼間,來古園工作已二月有余。這二月期間,恰逢江南梅雨天氣,整日的陰雨,很少見陽光,一直連綿了十余天,氣溫也不算高,只是悶得慌。這樣的天氣,如果是在市區,很容易招惹人的心情。而在這里,在海灣,在遠離鬧市的古園,黃梅時節卻給人別樣的感受。
?
在煙雨朦朦的日子,披一頂雨衣,拎一臺相機,融入古園的江南建筑之林,聞輕風拂香,看行云化雨,賞霧戲百花,憶江南倦客。微風夾著細雨,迎面吹來,像嬰兒的雙手撫摸著臉龐,軟軟的,很是舒服。登上煙雨中的樓臺,舉目環望,來回變換著角度欣賞古園的風景,如這鄉間的梅雨季節里的天氣,時晴時雨,讓人捉摸不透。
?
“幽島曲池相隱映,小橋虛閣半高低。好風好月無人宿,夜夜水禽船上棲?!保ㄌ莆宕?雍陶?《題大安池亭》)在這里,在繁華背后的古園里,尤其在這樣的黃梅煙雨中,那一處處的風景建筑,詮釋著江南園林空靈玄靜的風格,使古園飽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熬盁o情不發,情無景不生”。置身于這樣的江南古典園林中,我們不僅要靠五官去品味古園的娟秀和婉約,更要用心領悟園中所特有的詩情畫意,感受它隱約含蓄的質樸之美。
?
絹絹流水,隱隱鳥鳴,朦朧中仿佛望見洞庭歸客、瀟湘故人。故人何時返,好景復應晚;在這樣世外桃園的雨中,兀自獨行,淡淡的哀愁被詩化成纏綿的美夢,長長的歲月也頃刻間輕盈如蟬翼,飛向無窮無盡的未來。
?
還有那一塊塊凝重的墓碑,在細雨中林立。靜立幕前,生與死仿佛僅這一墓之隔。那些感人至深的生的頌歌和那些刻骨銘心的死的故事,在江南的黃梅煙雨里,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卻淡化了人們對死的懼怕。生與死本就是生命的兩種常態,我們卻拼命地豐富生的內容,抽空死的含義。最后物極而反,醉心于生的功名利祿不可自拔,失去生命的真正意義,負累終身,為生羈絆,留給后人無盡的嘆惋;其時面對死亡時,我們大可不必驚慌嘆息,因為當我們死時,已毫無知覺,何來痛苦可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怕死,但更不可以碌碌無為地等死,誤將死視為一切的“解脫”。我們要在生的時候完成生命的任務,享受生命的樂趣,實現生命的價值,這樣,死的時候便了無遺憾,不枉來世上走這一遭。
?
如今的社會,崇尚自然、向往原始自然狀態的生活越來越成為一些文人雅客的時尚。黃梅煙雨中的古園處處高揚著一種“清凈無為”、“息心去欲”的格調,塑造著一種中國古典園林景觀所特有的恬靜淡雅的形象、浪漫飄逸的氣質。在古園方寸之間,你就可以避了凡塵,脫了世俗,在物欲橫流的上海都市繁華的邊緣,實為難得!
?
與誰同坐?黃梅煙雨,古園清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