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旖慧?(作者單位:農房集團)
?
????? 春天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對所有華夏子孫來說,只有過了農歷年春節,才算是真的迎了春天。年年都在過春節,還必須每年都要過出新意來。無論是春晚還是家家戶戶的年夜飯,搞到吃力的不行,真是何苦來哉。依我看,過年啊就該按著老法來,這樣才能過得出年味,省得一邊叫著年過的越來越淡,一邊還絞盡腦汁想新花樣。
????? 臘月廿三、廿四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整個春節慶?;顒娱_始和伏筆,主要是有兩件事兒要做:掃年和祭灶。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當然啦,因為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同,也有吃糕和蕎面。臘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吃灶糖、掃塵,接著就迎來臘月二十九和年三十了。
????? 說了那么多規矩上的事兒,再來說說小時候我家過年的光景吧。在年三十前將近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奶奶就開始買來豬肉自己做咸肉和醬肉。在豬肉上面抹上粗鹽,或是把豬肉浸在醬油、黃酒和大料的汁里,再裝進大陶罐把陶罐封嚴實了,過個大半個月,拿出來用繩子串好掛在通風的高處。兒時的我,每每都期待著開罐的時日,肉的紋理中絲絲縷縷都浸潤著醬汁,湊上去使勁地一聞,醬油的咸鮮和著酒香和大料獨特的味道,縈繞在鼻腔中久久不散,就更盼著快點過年好把醬肉取下來吃?;蛟S真的應了一句“只有小孩子是真心盼過年”,真正的望穿秋水。
???? 隨著年三十的腳步逼近,各色干果蜜餞在家里的櫥中占有一席之地,香瓜子、南瓜子、炒花生、小核桃、大白兔奶糖、水果硬糖都在此時泛著春節的喜氣,不到大年夜可是不能吃的,家里條件好點的還有巧克力,至于現在滿大街的開心果,那會還不知是何神物呢。千呼萬喚,等到了大年夜,看著滿桌的菜肴都有點舉筷不定,不知道該是先吃白斬雞還是叼一塊心心念念的醬肉。推杯換盞之間到了8點,固定的春晚大戲鳴鑼開場。拾掇拾掇,早早的窩在被窩里看起電視,這個時候奶奶就會邊看電視邊用糯米粉和著水,自己搓起了湯圓,芝麻的湯圓是溜圓地,鮮肉的湯圓是拖著小尾巴地。戴著老花鏡的奶奶,搓著湯圓說:這個呀,是明天一早起來要吃的,吃了湯圓這新的一年才能圓滿。最后用打濕的紗布把所有的湯圓都遮起來,算是忙完了一整年。
????? 年初一的一大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摸下枕頭下面,看看有沒有壓歲錢,雖然才5塊10塊的,也夠樂上很久。走親戚、好吃好喝、作揖繼續拿壓歲錢,記憶里兒時的春節總是那么熱鬧和歡樂。所以,按著年俗過春節也沒啥不好,現在應該算是標準的新年伊始,萬物的勃勃生機都在醞釀和蠢動著,就借用一首曾經讀來很有感觸的詩對新年和春天做個總結吧:
????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