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水官(作者單位:五四公司所屬上海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中心)
?
我的故鄉在奉賢區奉城鎮西南約3里地一處較大的村落,向南6、7里地就是杭州灣大海灘了,沿村落由東南朝西北的是一條通潮(江)河,一直通往黃浦江,是運輸的必經水道,在這一條東西走向河與另一條南北河北頭相連處,形成了一片較開闊的三角形水面,那就是“三角洋”的由來。村落中心有一條南北貫通的爛泥路,這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必經之路,隨這條爛泥路出村落向北延伸是一條蜿蜒的羊腸小道,走過約2里地就是我要說的故鄉的小鎮“高橋”了,高橋就是離我童年記憶最近的小鎮。
?
高橋是一座古鎮,相傳有許多關于高橋的軼事,給人們對于這座江南小鎮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由題為《興盛的奉城高橋集鎮》撰文描述:
?
上海地區有兩座高橋,一座在浦東高橋鎮,稱為北高橋,一座在奉城高橋村,稱為南高橋。
?
? 高橋,形成陸地時為東海邊亢地,所以舊時叫作東皋。據記載,到唐朝開元元年(713),民間一直有“先有高橋,后有奉城”之說,可見高橋在歷史上地位不可小覷。
?
古代高橋曾經有“買魚論斗”的場面,是以反映出高橋形成市鎮后的繁榮景象。整個集鎮呈南北走向,鎮區河流縱橫交錯,居民大多依水臨街而住,沿碎石街面商販店鋪林立,窄窄的人行道只容一人能過,但買賣的吆喝聲、店鋪的旗幡卻著實給人以欣欣向榮的感覺,留存至今的小街依稀可以見證這段輝煌的歷史。昔日每逢農歷四月半廟會,更是商賈云集,鎮上人頭攢動,商品琳瑯滿目,街市熱鬧非凡。 說起高橋,不得不提起關于高橋的美麗傳說、名人和特產。
?
高橋鎮有座石拱橋,建于明永樂六年。清朝乾隆年間,高橋當地有一鄉紳外出,為了夸耀家鄉豪富美景,就神氣活現地擺噱頭說:“聞得高橋不高,假使你站在橋頂上,投一個銅板到河里,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你講高橋高不高?”對方聽了好生驚訝,半天回不過神來,連連點頭回答說:“高橋真是高、高、高!”
?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了,后來竟傳到了當朝乾隆皇帝耳里。? 乾隆皇帝要看高橋,實乃非同小可。消息一經傳出,高橋當地鄉紳個個坐立不寧,驚慌萬狀,因為他們曉得欺騙君皇,一場天大橫禍就要落到頭上。
?
春日的江南,陽光燦爛,和風輕拂。乾隆皇帝從蘇州木瀆經淀山湖,進黃浦江,一路龍舟乘潮而下,直駛奉賢方向而來。一日,經過得勝港,游船稍停片刻,乾隆皇帝欣賞浦江景色。問道:“此處何地?”隨從回答說:“此地是得勝港?!鼻∫宦牎暗脛佟眱勺?,不知心中有何盤算,認為大吉大利,一時心花怒放,突然回心轉意不想再前進了,就這樣未看高橋而中途去了浙江海寧。就這樣高橋當地鄉紳們避免了一場災難。
?
說起高橋名人,舊時有錢士貴、錢世貴兩兄弟,為明代進士。近代名人有滕白也(1901——1981),1922因學業優良得免費進東吳大學,兩年后留學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習雕塑,進修碩士學位。又從西雅圖東游紐約,沿途在芝加哥、舊金山等地博物館舉行指畫畫展。他擅長指畫,其畫法也異于他人,能以指甲、指背、掌心、指側作畫,一手多用,變化無窮。其畫作曾為不少國外博物館和藝術家爭購收藏。
?
高橋天花粉,俗稱杜瓜粉,杜瓜有藥用價值其營養豐富,在上海地區很出名。
?
這些都是我兒時的耳聞目睹,許多是其親身經歷的場景,沒有絲毫的虛假和造作。1958年大躍進年代,我曾經在當時的高橋小學讀二年紀,八歲的年齡與大人們一起上房頂消滅“四害”趕麻雀吶,這令人膽戰心驚的場景猶如在眼前。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往日繁華、喧鬧的“高橋”集市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古鎮沒有了商鋪,連似魯迅先生“社戲”中描述的古戲臺也被拆除了,許多的古跡遭到了損毀,這些對于懷舊的人們是一件憾事。然而,歷史的車輪不會倒轉,改革開放使高橋得到了新生,并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F在的高橋是奉城鎮的一個自然村,東與奉城鎮接壤是鄉鎮經濟開發區,沿著南奉公路自奉城鎮向西約3公里,兩旁廠房林立、商鋪齊全,堪稱上海之最的“玫瑰園”農貿市場就建在這里,每天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熱鬧。高橋的發展與古鎮歷史的淵源有關,因為古鎮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聰明人,在全國的村、鎮中評選中,高橋村曾獲得“電話村”、“文明村”等殊榮。鄉鎮經濟發展是全國經濟發展的縮影,高橋村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高橋古鎮雖沒有給今天的人們留下完整的古跡,但留下了古鎮寶貴的精神財富,并將不斷地延續下去,造福于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