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產業網 (2014年11月4日09:31)
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我們黨在中國執政,要是連個食品安全都做不好,還長期做不好的話,有人就會提出夠不夠格的問題。所以,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關注,下最大氣力抓好。 ——習近平在2013年12月23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2年,《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出臺后,很多地方政府將食品安全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有的還實現食品安全“一票否決”。
按照國務院部署,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正在自上而下重新整合,原來分散在工商、質檢、食藥監、衛生等部門的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逐步統籌在一個部門內。
2013年春,國務院啟動新一輪機構改革,將食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環節的安全監管職責,整合于新組建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務院還專門發文,要求省、市、縣級政府,逐步完成從中央到地方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和體制改革,真正減少監管環節和部門扯皮,食品安全監管“關口”前移。
如今,地方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革,正面臨“食藥監”單列保障監管專業性,還是組建“市場局”先?;鶎颖O管人員全覆蓋的爭論,如何讓食品安全的監管重心,從“事后滅火”到“事前風險防范”,國家和地方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還面臨諸多挑戰。
2013年9月,新一屆國務院食安委成立,國務院兩位副總理張高麗、汪洋分別出任主任、副主任,顯示出中央高層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
食安委副主任汪洋明確表示,農產品種養環節是食品安全的源頭,把這個源頭控制住,食品安全問題也就小得多。要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下大力氣解決好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產地重金屬污染和假劣農資等問題,嚴格執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全面規范獸用抗菌藥,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和使用。
在提升監管效率方面,國務院食安委也逐步厘清路徑——有規模、有標準才有效率。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說,美國一個農場飼養幾十萬頭豬,抽檢一頭就能代表這幾十萬頭;我國每年出欄6億多頭生豬,大多有農戶分散飼養,如果每戶都要送檢,光是10種瘦肉精的檢測費用,每頭就達100多元,成本太高。他建議,政府要完善扶優汰劣的產業政策,提高食品產業的集中度。
同時,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在加緊清理整合現有散落在10個部門的近5000食品標準,爭取在2015年底前,形成統一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此外,國務院食安委正在凝聚各部門合力,建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信息直報系統和電子追溯體系。
經過多輪食品安全事件的考驗和歷練,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也正在完成從“滅火隊”到“防火墻”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