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本頁 |
我國奶業呈高速增長態勢
|
|
|
?
日前,科技部組織專家在哈爾濱市對“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奶業發展重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進行了課題驗收。該重大專項顯著提升了我國奶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其推動下,我國奶業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
2005—2009年,我國奶類產量從2865萬噸上升到3650萬噸,年均增幅約5%,2008年我國奶產量占世界奶產量比重提高到4.4%,為全球奶類產量的增加作出了重要貢獻。
?
該項目經過5年科技攻關,在奶牛育種、繁殖、重大疫病防治、乳制品開發和乳品安全等8個方面實現了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研發了一批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產品和設備,建設與發展了一批特色突出、對地方奶業發展拉動作用明顯的示范區。
?
項目吸納了全國81家科研單位和企業的3314人參加實施工作,共取得通過鑒定的科技成果102項;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裝置326項;制定頒布實施國家、行業、地方或企業標準(技術規程)149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95項;發表論文1967篇,培養博士294人,碩士943人,企業技術骨干1930多人次,高級管理人員100人,累計培訓奶農16.9萬余人次。項目為倡導奶業科技發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為促進奶業成為新時期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及支柱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社會安定,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
該重大專項在奶業關鍵技術領域和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通過設置共性技術與不同奶業發展區域示范類課題結合的思路,推行“公司+農戶+基地+集成技術”的技術集成推廣模式,研發奶業發展共性技術的同時建設了特色突出、對地方奶業發展拉動作用明顯的示范區,顯著提高了我國奶業技術儲備、奶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對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初步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奶業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顯著提升了奶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形成了奶業科技發展的長效機制。項目實施5年,在全國共形成試驗基地、示范點370個,設計建設產品中試線、生產線95條。(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