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本頁 |
濱海古園海葬紀念苑電子墓碑受到英國《金融時報》記者關注
|
|
|
?
?
濱海古園海葬紀念苑于2010年清明改建,并引進了德國高科技露天電子觸摸屏,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關注。近期,在11月30日的英國《金融時報》上,海葬紀念苑的電子觸摸屏也受到了該報記者帕提?沃德米爾的關注。
?
沃德米爾在《綠色殯葬》一文中,結合中國的國情,尤其是上海近年來的發展,分析在城市快速發展、土地資源日趨減少的背景下,傳統殯葬業的轉型與出路,并指出海葬是解決大城市每年因大量人口去世而不斷增長的墓地需求的有效方法,其中就提到了濱海古園的電子觸摸屏。他在文中寫道:“進行海葬時,死者的姓名會鐫刻在上海古老的濱海公墓(Binhai cemetery)中的公共墓碑上,政府也會提供一個電子墓碑以供發表圖片和悼詞?!?/DIV>
?
濱海古園海葬紀念苑的電子墓碑為何能得到一位國外記者的關注?筆者認為,一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二十年間,上海市一直為推行海葬而努力,共舉行了153次海葬儀式,送別了20883位逝者回歸海洋,這一成績不容忽視。二是露天電子墓碑的創新特點,這一高科技產品進入殯葬業,本身就走在了國內乃至世界行業的前列,成為上海積極推行科技殯葬的成果。三是濱海古園建起了目前上海市唯一的一個海葬紀念苑,為海葬者的家屬提供了一個祭奠親人的場所,并不斷積極創新,以電子墓碑替代傳統墓碑,進一步實現了海葬逝者不占用后代子孫土地的初衷,也體現了海葬推廣中的人文關懷。
?
據悉, 12月12日,“上海市推廣海葬20周年紀念儀式暨新版《海葬證書》發證儀式”也將在濱海古園海葬紀念苑舉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