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何以貫徹實施集團新三年發展戰略為動力,使體現五四特色的“責任、激情、創新”為核心、賦予“狼性文化”內涵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經濟騰飛的一個助推器?最近,上海都市農商社黨政圍繞五四有限公司 “二次創業、三年翻番、兩年實現”的戰略目標,在研究和編制新一輪發展規劃中已十分明確地提出:以“狼崽子”精神,致力打造種源、生產、加工、銷售、環保、觀光六大平臺,讓都市農業在責任中做精,在激情中做大,在創新中做強,到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潤總額5000萬元和國有凈利潤3860萬元,其中蔬果生產力爭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利潤總額2260萬元和國有凈利潤2230萬元,成為體現公司整體形象的一面旗幟,力爭成為上海蔬果產業的龍頭企業。
?
今年以來,怎樣用創意產業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整合生產、生活、生態資源,創新農副產品,創造新的價值和市場,提升農業經濟功能、生態功能和服務功能,切實發揮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先行示范引領作用,始終是都市農商社黨政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他們根據企業現有的綜合資源和潛在能力,緊緊圍繞發展蔬果產業的核心,以科技和管理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以終端銷售和服務激活“都市菜園”品牌效應,以拓展和延伸產業鏈凸顯多功能,逐步實現專業化分工、產業化融合、品牌化經營,著力打造都市農業“從田頭到餐桌”的產業鏈,并通過培育和打造“六大平臺”,為今后三年發展夯實基礎。
?
一是依托科研院校,構筑種源平臺。進一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健全和完善都市農商社蔬菜技術中心、上海有機果樹研發中心的運作,以集成創新為主,通過優良蔬果新品種的引進、品比、推廣、展示和示范,為上海郊區及周邊地區提供高效、安全的技術服務,做大種子種苗業規模。在已開發特色扁豆、大豆、野菜系列的基礎上,運用組培等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開發食用、觀賞蔬菜新品種,形成蔬菜種源農業,同時加大制種稻的引進、培育和研發,促進水稻產業的良性發展;引進國外40多個優質葡萄新品種,通過科技創新,開發葡萄新品種,形成葡萄種源農業;通過收購外方股權的方式組建專業化種苗基地,夯實種源農業基礎,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服務能力。
?
二是探索管理模式,完善生產平臺。進一步完善蔬果建設標準化管理體系,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加大示范、輻射、帶動的力度,在國內不同緯度地區逐步建成總規模達到5—6萬畝“候鳥式”蔬菜外延生產基地,其中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在未來三年內建成五四區域3萬多畝規劃整齊、環境優美、規模連片的高規格、集約化生產基地,形成由設施蔬菜、有機葡萄、標準化水產養殖和露地蔬菜生產5個作業區的分片管理、標準化運作、生產技術中心進行集中統一服務的生產格局,塑造集約農業、創匯農業、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的新形象。
?
三是推進精深加工,凸顯加工平臺。以蔬果精深加工為重點,投資建設年產7000噸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項目,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設,并竣工投產,形成日產5噸金針菇及5噸蟹味菇的生產能力。利用已獲國家立項扶持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形成1萬噸凈菜加工規模的生產能力,開發伙食團凈菜配送業務。
?
四是整合內外資源,拓展銷售平臺。依托“西郊國際”等集團擁有的基地優勢、加工優勢、眾多品牌農產品的綜合優勢,健全一整套從生產基地到終端銷售的全程農產品安全監控體系,帶動千家萬戶的農民走向千變萬化的市場,為市民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食用農產品,把“都市菜園”打造成家喻戶曉的連鎖化分銷、零售知名品牌。其中:建成江橋、寶山蔬果配送中心,整合企業自有基地及蘇浙皖等地農產品資源,由單一的零售商向集成批發商轉變;拓展和建立“都市菜園”連鎖銷售網絡與強勢品牌,三年內爭取形成300家以上商超門店,并逐步走向“長三角”,提升終端通路的市場占有率;開發團膳、團購、電子商務、會員制、代理等新業務,推出配菜送貨上門的無柜臺銷售模式,做實“都市生活”頻道,開發直銷業務,以服務增加品牌附加值引領產業轉型。
?
五是擴大有機肥生產,搭建環保平臺。積極推進畜糞治理項目,有效利用蔬菜廢棄物,進一步延伸有機肥業的社會效應和生態效能,提高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星輝”牌有機肥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保持上海市同行業的龍頭企業地位,在現有年產3萬噸有機肥的基礎上,依靠科研創新,開發新型菌種、系列專用有機肥,提高企業核心技術能級。
?
六是建設展示園區,打造觀光平臺。借助世博商機和五四區域內“都市菜園”展示園、海灣國家森林公園等旅游線路的升溫,逐步發展集生產、休閑、度假、科普于一體的觀光農業和田園旅游經濟,引領市民走進田間地頭,使市民在感受都市農業、領略田園風光的同時帶動農副產品銷售,將目前每年500萬元的禮品蔬果銷售提高到2012年的1500萬元。(陳明強)